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乡镇动态 > 正文

山西日报报道我区前淤泥村壮大集体经济改革工作——集体厚实了 村民活络了

 时间:2020-08-10       大    中    小      来源:首善忻府

  这几天,忻府区高城乡前淤泥村正在收割紫花苜蓿。数千亩苜蓿,收割机来回穿梭,远远就传来一股股花草香。

  村党支部书记郭永平高兴地说:“年初签订的合同,保底收购价是1吨湿苜蓿550元,最近行情不错,1吨又涨了300多元。”

  今年,前淤泥村率先在忻州市开展农村土地集体化经营自主改革。250户村民将1670亩承包地全部流转到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实现全村3318亩耕地由集体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彻底改变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状况。

  为什么是前淤泥村

  “虽然前淤泥村是第一次种,但长得不赖。正常情况下,能割三茬。”7月24日,听到从山阴县赶来的收割机师傅的话,站在地头的高城乡党委书记刘燕开心地蹲下身子,拿手机对着尺八高的紫花苜蓿,拍了几张,转发到了朋友圈。

  前淤泥村前是条滹沱河灌渠。村里近千亩盐碱地,就是靠这条灌渠来水排碱。但种下了,也是低产。

  刘燕说:“正是这些原因,前淤泥村3318亩耕地,有1648亩当年没有承包出去,留在了集体手里。”

  处在石头山的半坡上,前淤泥村打井也大费周章。邻村金山铺村发展起了大棚香瓜,与108国道一路之隔的高城村更是号称“华北辣椒第一村”。而前淤泥村除了种玉米,还是种玉米。

  如何让前淤泥村赶上发展的步伐?改革是出路。

  “有了要改革的想法后,也想过继续推行之前试行过的土地托管经营,但是当我们走出‘家门’,看了南街村、刘庄、大寨那些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先进村以后,思路就更加开阔了。”刘燕说。

  去年11月,高城乡在市、区两级深改部门的支持下,决定在前淤泥村实施整村土地统一经营,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联合社,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董事长。在自愿原则基础上,将农户的经营权全部流转到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实行统一生产,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收益。

  之所以选择在前淤泥村,刘燕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块相对集中,一半耕地的经营权在集体手中,既利于快速推动改革,又可降低参与改革农户的风险。”

  为什么村民都同意流转给集体

  实行集体化经营后,地里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以前一家一户的“小方格”平整成了一个个“大方框”。无论是春季的播种,还是现在的收割,全部是大型农机作业。

  村党支部书记郭永平兴奋地说:“仅摊平地埂,村里就新增了282亩土地。”

  新增了地,就意味着有了新的增收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这个道理,前淤泥村的村民都知道,但关键是如何保证大河里有水,还要公正合理地分流到小河里。

  这就要求,土地集体化经营改革,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这无论是对高城乡党委,还是前淤泥村党支部都是挑战。

  “之前,我们想过种油菜、秋葵、玉米等等。”郭永平说,“后来还是听取省农科院专家的建议,发展牧草种植,最后决定与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紫花苜蓿。”

  同时,村里吸收德高望重、认真负责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成立监督小组,全程参与监督。很快,涉及到的250户全部与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签订合同,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集体。

  1月10日,郭永平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董事长的身份与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牧草种植加工销售合作协议。合作协议为期5年,苜蓿的产销全部由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干、湿苜蓿的保底收购价分别为每吨1000元和550元。

  2月25日起平田整堰,27日起春浇,3月23日农田深松,3月24日,耙地、撒肥、播种……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前淤泥村春耕备耕动手早、效率高,第一次跑到了全乡的前面。

  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土地流转给集体的好处。

  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前淤泥村确定了“首先保障村民,其次壮大集体”的分配机制,收益的60%集体提留,作为公积金、公益金和福利费,用于再投入生产、公益事业、村民福利等开支,收益的40%分配给个人。这40%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全村户籍人口分,一部分按承包地分,最后将二者相加,就是个人所得的分红总额。

  郭永平说:“村里还有120户没有承包地。只有流转到了集体手里,才会这样分配,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不种地了,他们在干啥

  随着苜蓿的收割,前淤泥村土地集体化经营的成效初步显现。

  高城乡三资中心进行了测算:农户自主生产玉米每亩纯收入平均467元,以全村3318亩耕地测算,农户自主生产收益为154.95万元。而集体统一经营,紫花苜蓿机动地按亩产2.5吨,承包地亩产3吨,保守按每吨600元算,总利润为275.91万元,加上政府种植补贴,村集体经济效益可达474.99万元,要比农户自主化经营利润提高320.04万元,利润是农户自主经营的307%。

  同时,土地集体化经营后,带来了富余劳动力的出现。前淤泥村370户909人,富余劳动力约400人。而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只能吸纳5名村民从事田间管理。

  董晋就是其中之一。他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留在了村里。靠着3亩多地,再打些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土地集体化经营后,除了每亩1050元的固定收益外,他还成为村股份经济联合社长年雇用的工人,每天工钱90元。他高兴地说:“改革增加了收入,就是好路子。”

  更多的村民出路在哪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大部分村民选择到辣椒种植基地务工,参与辣椒种植的育苗、移栽、采摘等工作。现在拿到年均两三万元工钱的家庭,不在少数。还有一部分村民则抓住落户高城乡的生猪养殖项目,从事猪场建设及生猪养殖。这个生猪养殖项目投资近3亿元,占地1078亩。

  短短半年时间,村子里的道路全部硬化,还新打了3眼机井,道路两旁盛开着各色鲜花,面貌焕然一新。郭建平之前是种粮大户,流转了80多亩种玉米,一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土地集体经营后,他成了为数不多的收入受影响的。但他说:“小家服从大家,咱是村里人当然盼村里好。至于咱个人,也活络了,只要好好干,养上百十头猪,收入能赶上过去。”

  (来源:山西日报)

关闭本页